2015-09-16
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被引用到医学领域之后,不仅作为中医学的论理方法,而且得到了高度灵活应用,贯穿于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有效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如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言:“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说,擅长于诊断(即辨证)的医生,在通过观察病人的色泽变化和切按病人的脉搏之前,要先分清疾病的阴阳。因为阴阳是概括整个病症的两个纲领。虽然疾病有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但均可归纳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分清阴阳后,才能执简驭繁、提纲挈领地抓住疾病的本质,纲举而目张,进行辨证论治,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察色,包括观察病人的面色异常变化和舌头(包括舌体及舌苔)的色泽变化,三岁以下的小儿,可观察示指络脉(指纹)的颜色改变。色,是指颜色,一般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称为“五色诊”;泽,是指光泽,有晦暗和明亮之分。通过观察色泽变化,就可区别阴阳,实际上就是辨别寒热、虚实。
如一个有“黄疸”(皮肤、两目、小便色黄)的病人,若黄疸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色,称为“阳黄”;黄疸色泽晦暗如烟熏者,则为“阴黄”,阳黄是湿热熏蒸,阴黄是寒湿郁阻,阳黄多见于急性肝炎和胆管阻塞(如胆总管结石)引起的黄疸,阴黄多见于肝硬化或肝癌所致的黄疸,前者为实、热,后者为虚、寒。区别了阴阳,就能正确辨证论治。
按脉,就是中医诊察疾病常用的切按脉搏,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诊病方法。脉搏出现的各种形象变化称为“脉象”,脉象表现很多,一般有二十八种脉象,脉象变化虽多,但从总体上相对而分,亦可分为阴阳两大类,如脉数(脉跳快速)为热,属阳;脉迟(脉跳缓慢)为寒,属阴。脉浮(轻按即能感觉到脉跳)为表,属阳;脉沉(重按才能感觉到脉跳)为里,属阴;脉洪大多属实为阳,脉细小多属虚为阴。脉象虽多.但均可以阴阳别之,即能够辨别表里、寒热、虚实,这样,也就能够根据不同脉象(当然要结合望诊、问诊、切诊)进行辨证论治。
在中医辨证上,虽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为总纲,即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所以,辨别阴阳,实际上就是辨别表里、寒热、虚实。当然,如何辨别阴阳,不单纯是“察色按脉”,从大的方面,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诊察整个病情,概括为阴证、阳证;从小的方面,则可以分析四诊中一个个具体的症状或体征,从色泽、声息、脉象,以及大小便、饮食口味等不同情况,辨别此证是阴还是阳。总之,中医诊察疾病以分辨阴阳为首务。只有辨明症状或体征的阴阳属性,进一步弄清疾病的病机是哪种形式的阴阳失调,才能辨证准确,治疗得当。所以,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
玫瑰花以干燥花蕾入药,【中药查询】收集了国产及进口玫瑰花药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