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4:52:15
【概述】为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落叶小乔木。以根皮供药用,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能。主治热病吐血、血热斑疹、血瘀经痛、闭经腹痛、跌打瘀血、高血压、中风、急性阑尾炎、神经性皮炎等症。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株高1~2米。根圆柱形,肉质肥厚,外皮灰褐色或紫棕色,有香气。茎丛生,分枝短粗。叶互生,有柄,常为三回三出复叶,广卵形,侧生小叶片较小,不等两浅裂或不裂。花单瓣,白色或略带淡红色,单生于枝顶。蓇荚果,形似五角星,密生褐黄色毛,内有种子7~15粒。种子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牡丹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要求阳光充足、雨量适中的环境。怕炎热和严寒,耐旱,怕水涝。牡丹为深根作物,要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及通气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或轻壤土。对土壤中微量元素铜颇敏感。盐碱地、黏土地、低湿地及树阴等荫蔽处均不能种植。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耕翻20~25厘米,每667平方米施厩肥或堆肥3000~4000千克。然后,做宽130厘米的高畦,深翻30厘米以上,开畦沟宽40厘米,沟底要平整。四周挖好排水沟。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多采用育苗移栽。
①采种与种子处理。牡丹种子于8月中、下旬成熟,当果实呈蟹黄色、果腹部开始破裂时,采收荚果。置室内阴凉处,使其后熟。当荚果充分裂开,脱出种子,立即秋播。或将1份种子与3~5份的湿沙层积沙藏备用。
播种育苗。于8月中、下旬随采随播。选择籽粒饱满、新鲜无病虫害、具黑色光泽的种子,播前用25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500C温水浸种24小时,使种皮变软脱脂,吸水膨胀后下种,可提高发芽率。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厘米开沟条播,沟深6厘米播幅宽10厘米,将种子拌草木灰,然后均匀播入沟内。覆盖3厘米细土,畦面盖草保湿。遇干旱及时浇水,翌年早春2~3月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培育2年,即可移栽。
(2)分株繁殖:分株应在8~9月采收丹皮时,结合分株繁殖。其方法是:选择三年生健壮、无病虫害凤丹,挖起全株,将大根切下供药用,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根作种用。然后,除去泥土,用刀从根颈处切开,每根需留芽头2~3个,尽量保留细根。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40~50厘米挖穴,每穴栽1株。栽后填土压实,再盖细土至满穴。
3.移栽:于秋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50厘米×40厘米挖穴,穴深25厘米,每穴施入农家肥厚10厘米,上盖细土10厘米。然后,每穴栽入二年生壮根茎1株或细根茎2株。栽时,将芽头紧靠穴壁上部,理直根茎,扶正栽稳,覆土压紧,使根部舒展。栽后浇施1次人畜粪水1000千克,盖细土略高于畦面以防积水。最后畦面盖1层腐熟畜粪或枯草,以利防旱、防寒越冬。
【栽培管理】
1.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移栽后的第二年春季萌芽出土后揭去盖草,开始中耕除草。每年3~4次。第一次在3~4月亮根后;第二次在6~7月:第三次在9~10月,中耕、除草后结合培土。
(2)亮根:栽后第二年春季出苗后,揭去盖草,扒开根际周围的土壤,亮出根蔸,接受光照,2~3天后结合中耕除草,再培上肥土。
(3)追肥:牡丹喜肥,除施足基肥外,每年于春、秋、冬季各追肥1次。春肥施用人畜粪水;秋季施入畜粪水加适量磷、钾肥;冬肥施用腐熟厩肥加饼肥。总之,施肥要严格掌握“春秋要少,冬腊肥要多”的原则。施肥量视植株大小酌定。
(4)排、灌水:生长期遇旱,及时进行浇水。雨季应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5)摘蕾:除留种外,于第三、四年春季将花蕾全部摘除,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可提高产量。摘蕾宜在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感病。
(6)修枝:每年于11月上旬前,剪除枯枝,摘除黄叶,运出田外,堆积沤肥。修枝可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叶斑病:为害叶片。4月中旬发生,8~9月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黑褐色小点和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
防治方法:①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②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
②灰霉病:为害叶、茎和花。4月发生,5~6月发病严重。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紫褐色或褐色,具不明显的轮纹。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茎上病斑多棱形,紫褐色,后期茎秆呈软腐状折倒。
防治方法:同上面叶斑病。
③锈病:花期开始发病,叶面上起初出现淡黄褐色小斑点,不久膨大成橙黄色大斑,破裂后散发出黄色粉末。
防治方法:①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可少发病;②发病初期喷0.3~0.4度波美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2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
④白绢病:土壤、肥料是该病的传染源。尤以红薯、豆科、茄科为前作时,发病严重。初期地上茎叶无明显症状,随温、湿度的增大,菌丝由根茎处穿出土表,密布于根颈周围长出l层白色绢状物,并有油菜籽大小的褐色菌核。由于根、茎被害,植株疏导组织受损,逐渐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①不宜与根茎类药材和薯类、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②翻地时每667平方米施入1.5千克的30%菲醌,进行土壤消毒;③用木霉菌防治。木霉菌是一种真菌,在土壤中能释放出挥发性气体,使白绢病菌菌丝溶解,失去侵染力,同时还能寄生在白绢病菌上,使菌丝或菌核死亡。
(2)虫害:蛴螬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白蚁,用80%敌敌畏5000倍液灌注根部防治。
【采收与加工】
1.采收:一般移栽后3~4年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分2次采收。在8月份采收的丹皮称“新货”,水分多,容易加工,加工后质白色,但产量偏低;10月份采收的称“老货”,质地坚硬,加工困难,但质量和产量均较高。采收时选晴天,先挖开四周土壤,再将根部全部刨出,抖去泥土,结合分株,将大、中等粗的根齐基部剪下,加工供药用,细根作繁殖材料。切勿在雨天采挖,否则丹皮遇水会发红变质。
2.加工:将剪下的鲜根,堆放1~2天,待稍失水变软后,摘下须根,晒干即为“丹须”;再用手握紧鲜根,用力捻转顶端,使根皮一侧破裂,皮心略脱离。然后,一手握住不裂口的一侧,另一手捏住木心,把木心顺破裂口往下边拉,边分离边剥出木心。再顺手把根条捋直,晒干即成“丹皮”。将皮色较差的根条,用玻片或碗片刮去外表栓皮,并除去木心,晒干即成“刮皮”。将不便刮皮和抽心的细根直接晒干即成“粉丹”。加工干燥时,严防雨淋、露宿和接触水分,否则发红变质。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干货250~350千克,高产时可达500千克。折干率为35%~40%。丹皮以条长粗壮、皮细肉厚、段面色白、圆直均匀、粉性足、芳香气浓、亮星多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