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者称“西大黄”,后者称“南大黄”。
【性状鉴别特征】根茎呈圆锥形、类圆形、腰鼓形或纵剖开的瓣块状。长4~17cm,直径4~10cm;栓皮多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表面具类白色的网状纹理,习称“锦纹”,未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近顶端横切面有时可见菊花形星点(异型维管束)。质结实,难折断,横断面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外围具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习称“槟榔纹”;髓部有褐色星点排列成环,并有黄色或棕红色的线纹(射线)。根断面木部发达,具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掌叶大黄原植物图片
掌叶大黄药材(块状药材)
掌叶大黄药材(块状药材,横切面图)
唐古特大黄原植物
唐古特大黄药材(块状药材)
药用大黄
【性状鉴别特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横切面块状或短段状,一端稍大,形似马蹄,直径6~12cm;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去粗皮后,表面黄色或黄褐色。质疏松而富纤维性,断面黄色或黄绿色,星点(异型维管束)不规则散在。气味较弱。
上述大黄的新断面或粉末,在荧光灯下显棕色或棕红色荧光。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结晶或羽状结晶。
【性味与功效】苦,寒。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
【用法与用量】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用大黄原植物
药用大黄药材(块状药材图)
【混淆品、伪制品】
大黄发现有混淆品与伪制品,应注意鉴别:
华北大黄(大黄混淆品)
为蓼科植物华北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呈圆柱形或纵剖成瓣块状,一端稍粗,另端稍细,长5~11cm,直径1.5~5cm;栓皮除去或不除去,表面黄色、黄棕色或黄褐色,常皱缩。质坚,体轻,断面无星点,有细密红棕色射线。气浊,味苦、涩。
华北大黄(大黄混淆品)
藏边大黄(大黄混淆品)
为蓼科植物藏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根茎类圆锥形,根类圆柱形,长4~20cm,直径1~5cm;表面红棕色,少数灰褐色。横断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及棕红色射线,无星点。气微,味苦、微涩。
藏边大黄(药用大黄混淆品)
河套大黄(大黄混淆品)
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5~13cm,直径1.5~4cm;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横断面无星点,具棕红色射线。
河套大黄(大黄混淆品)
波叶大黄(大黄混淆品)
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干燥根。
呈圆柱形或圆桶形,长7~13cm,直径1.5~4cm;表面棕褐色或黄棕色,粗糙,具明显皱纹及纵沟纹,一端稍大。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断面无星点。味苦、涩。
波叶大黄(大黄混淆品)
注:以上四种混淆品的新断面或粉末在荧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