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炮制
按条件查中药
蕲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2018-11-08 22:04:50

  【药材来源】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的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头居中央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苦酒酥炙(《雷公》)法。宋代有酥制、酒浸炙、酒浸去皮骨炙微黄(《圣惠方》),酒浸焙(《三因》)等法。明代有酒醋制(《普济方》)、砂土炒(《回春》)、炙制(《正宗》)、焙制(《医学》)的方法。清代有酒浸酥炙焙(《逢原》)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蕲蛇:取原药材,除去头、鳞片,切成寸段,筛去灰屑。

  2、蕲蛇肉:取原药材,去头,用黄酒润透后,除去鳞、骨,干燥。蕲蛇每100千克用黄酒20千克。

  3、酒蕲蛇:取净蕲蛇段,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蕲蛇每100千克用黄酒20千克。

  【饮片性状】蕲蛇呈小段状,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鳞片痕;近腹部呈灰白色,内面腹壁黄白色,可见脊椎骨或肋骨;气腥,味微咸。蕲蛇肉呈小段片状,黄白色,质较柔软,略有酒气。酒蕲蛇表面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质量标准】蕲蛇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0.0%。

  【炮制目的】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痒的功能。

  蕲蛇头部有毒,除去头部入药能消除毒性。生品气腥,不利于服用。蕲蛇肉与蕲蛇段主病症相同,惟蕲蛇肉作用较强。酒炙后能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并减少腥气。用于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小儿急慢性惊风,痉挛抽搐,惊厥,麻风,疥癣等症。

  【应用选择

  1、疥癣风疾常与苦参、乌梢蛇等同用,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遍身疮疹,皮肤瘙痒,抓之成疮,经久不愈,如愈风丹(《医学正传》)。

  2、风湿痹痛常与羌活当归五加皮等酒浸服,具有祛风除痹的作用,用于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肌肤麻痹,骨节疼痛,筋脉挛急,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3、破伤中风常与乌梢蛇、蜈蚣同用,具有祛风镇痉的作用。用于小儿惊风及破伤风等之筋脉痉挛,如定命散(《总录》)。

  4、风瘫疬风常与薄荷荆芥天麻等同用,具有祛风败毒的作用,用于麻风、梅毒、疥癣、瘰疬、瘾疹,如驱风膏(《医垒元戎》)。

  【现代研究】蕲蛇含蛋白质、脂肪、皂苷。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和毒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蕲蛇头部毒腺中,含有一种出血性毒素。内服中毒后,能够引起内脏广泛出血,可能因此致死。去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毒性,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酒炙蕲蛇,因黄酒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故酒制后,所含的难溶于水的成分易于溶出,从而增强活血、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并可矫味。

  据药理实验证实,蕲蛇的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降血压。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浸、酒煮、酒砂炒、酒蒸、酒酥制等。

  2、文献摘录“凡用去头、尾,换酒浸三日,火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纲目》)。“头、尾各有大毒,中段以酒浸过,骨刺须远弃之”(《尊生》)。

  【总结】蕲蛇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酒制法。认为酒能通脉络,增强药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并可减少腥气,但对于酒制后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蕲蛇气腥,头部有毒,除去头部能消除毒性。此在古代医药书籍中屡有记载,如《本草纲目》载:“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只用中段干者。”近代研究证实了历代医药书中指出的除去头部使用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