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
按条件查中药
益智的鉴别方法

2015-07-06 09:54:03

  【鉴定中药材名益智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脾主智,本品入脾经而有温阳益脾、摄涎止泻的功效,故名益智。

  【药材历史考证】本品原名益智子。《南方草木状》云:“益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如莲,着实,五六月熟。味辛,杂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曝。出交趾、合浦。”其始载本草《本草拾遗》引《广志》云:“叶似蓑荷,长丈余。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尺,无叶萼。子丛生,大如枣。中瓣黑,皮白,核小者名益智,含之摄涎秽,出交趾。”《本草纲目》曰:“今之益智子形如枣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益智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1~3m。根茎互相密结。茎丛生。叶2列;叶片狭披针形或线形,长25~35cm,宽3~6cm,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小刚毛;叶柄短;叶舌膜质,2裂,长1~2cm,被淡棕色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序梗被棕色毛;小花梗长1~2mm;苞片极短,膜质,棕色;花萼筒状,一侧开裂至中部,先端具3齿裂,外被长柔毛;花冠白色,筒长8~10mm,先端3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8mm,后方1枚稍大,外被短疏毛;唇瓣倒卵形,长约2cm,粉白色而有红色脉纹,先端边缘皱波状;发育雄蕊1;子房下位,卵圆形,密被绒毛。蒴果鲜时球形,干时纺锤形,长15~20mm,宽约lOmm,被短柔毛,果皮上有隆起的纤维束线条,具宿萼,熟时黄色。种子不规则扁圆形,被淡黄色假种皮。花期3~5月,果期4~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椭圆形,两端略尖,长1.2~2cm,直径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残存果梗。果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中有隔膜将种子团分为3瓣,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种子横切面:假种皮薄壁细胞有时残存。种皮表皮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略径向延长,壁较厚;下皮为1列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油细胞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含黄色油滴;色素层为数列黄棕色细胞,其间散有较大的类圆形油细胞1~3列,含黄色油滴;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内壁与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粉末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条形,直径约至29μm,壁稍厚,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色素层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细胞多碎裂成不规则色素块。油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散列于色素层细胞间。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断面观细胞1列,栅状,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偏外侧,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林下。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近年云南、福建已有少量栽培。

  【采集加工】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炮制

  1.益智仁:除去杂质及外壳。用时捣碎。

  2.盐益智仁:取益智仁,照盐水炙法炒干,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辛,温。归脾经、肾经。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内服:3~9g,水煎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