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
按条件查中药
麦冬的鉴别方法

2015-07-04 14:09:34

  【鉴定中药材名麦冬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该植物须根及叶似麦,凌冬不凋,故名麦冬。

  【药材历史考证】麦冬,原名麦门冬,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云:“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黄。”《本草拾遗》曰:“出江宁小润,出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其子圆碧。”《本草图经》曰:“今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作连珠形,似扩麦颗,故名麦门冬。四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或云吴地者尤胜。”并附“随州麦门冬”、“睦州麦门冬”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图考证,可见古代药用麦门冬不止一种,可能包括麦冬属(Ophiopogon)和山麦冬属(Liriope)的多种植物。《本草纲目》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纹且坚韧为异。”李时珍所述产浙江、人工栽培的麦门冬与今所用麦门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常绿草本,植株高12~40cm。须根的中部或先端常有膨大部分,形成纺锤状肉质小块根。叶基生成丛,禾叶状,长10~50cm,宽1.5~3.5mm,具3~7条脉,边缘具细锯齿。花葶长7~15cm,总状花序穗状,顶生,长3~8cm;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长3~4mm,关节位于中部以上或近中部;花被片6,微下垂,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mm,白色或淡紫色;雄蕊6,着生在花被片基部,花药三角状披针形;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长约4mm,较粗,宽约1mm,基部宽阔,向上渐狭。浆果球形,直径5~7mm,早期绿色,成熟后蓝黑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μm;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22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商品规格

  1.浙麦冬

  一等:干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黏性。每50g150只以内。无须根、油粒、烂头、枯子。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每50g280只以内。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每50g280只以外,最小不低于麦粒大。油粒、烂头不超过10%。

  2.川麦冬

  一等:于货。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淡白色。断面牙白色,木质心细软。味微甜,嚼之少黏性。每509190粒以内。无须根、乌花、油粒、杂质、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每50g300粒以内。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每50g300粒以外,最小不低于麦粒大。间有乌花、油粒,不超过10%。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分布于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在浙江、四川、广西等地有大量栽培。

  【采集加工】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千,除去须根,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性能功用】甘,微苦,微寒。归心经肺经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 内服:6~12g,水煎服。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防潮。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