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8 16:13:50
【鉴定中药材名】鹿角霜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
【药材历史考证】鹿角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录于鹿茸条下。《本草图经》曰:“鹿茸并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皆有之,……七月采角。”并附郢州鹿图。郢州即今之河南信阳市,其图示鹿之背部有斑点,即为今之梅花鹿。
鹿角霜的始载本草《宝庆本草折衷》曰:“此是鹿麋老角,煎煮取脂液为胶。今其本质之白者,为霜也。亦有用鹿麋老角火煅成霜。今处处皆能煮煅。”《本草蒙荃》曰:“熬过角晒复研,又名鹿角霜。”《本草纲目》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以上所述,其主流品种即为本品。
【动物形态鉴定】
1.梅花鹿:体长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200kg以上。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苌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药材性状鉴定】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
【生境分布】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目前野生较少。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
【饮片炮制】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咸,温。归肝经、肾经。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痿,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内服: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