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
按条件查中药
槟榔的鉴别方法

2015-06-29 16:47:54

  【鉴定中药材名槟榔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由宾、郎二字演化而来,相传以前广东部分地区将本品作为赠送贵宾或情郎的礼物,故名槟榔。

  【药材历史考证】槟榔的始载本草《李当之药录》云:“槟榔,一名宾门。”《名医别录》云:“疗寸白。生南海。”《本草经集注》云:“此有三四种: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有大者,名猪槟榔,作药皆用之。”《本草图经》曰:“槟榔,生南海。今岭外州郡皆有之,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铜,节如桂竹,叶生木巅,大如檐头,又似甘蕉叶。其实作房,从叶中出,旁有刺若棘针,重叠其下,一房数百实,如鸡子状,皆有皮壳。……又云:尖长而有紫文者名槟,圆而矮者名榔,槟力小,榔力大。今医家不复细分,但取作鸡心状,有坐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文者为佳。”《本草纲目》曰:“槟榔树初生若笋竿积硬,引茎直上,茎干颇似桄榔、椰子而有节,旁无枝柯,条从心生。端顶有叶如甘蕉,条派开破,风至则如羽扇扫天之状。三月叶中肿起一房,因自拆裂,出穗凡数百颗,大如桃李。又生刺重累于下,以护卫其实,五月成熟,剥去其皮,煮其肉而干之,皮皆筋丝,与大腹皮同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所用槟榔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常绿乔木,高10~18m,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羽状复叶,长1.3~2m,光滑,丛生于茎顶,叶轴三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60cm,宽2.5~6cm,先端渐尖,具不规则分裂,基部较狭,两面光滑。

  肉穗花序生于最下一叶的叶鞘束下;具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约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均无柄;雄花小,多数,花被6,雄蕊6,退化雌蕊3;雌花较大而少,退化雄蕊6,花柱3,短小。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cm,基部具宿存的花被,熟时橙黄色。每年开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内含红棕色物,石细胞形状、大小不一,常有细胞间隙;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并散有少数维管束。外胚乳较狭窄,种皮内层与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内胚乳细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纹孔大。

  【商品规格

  一等:干货。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质坚实,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样花纹。味涩、微苦。每千克160个以内。无枯心、破碎、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每千克160个以风,间有破碎、枯心,不超过5%;轻度虫蛀不超过3%。

  【生境分布】均为栽培。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饮片炮制

  1.槟榔: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阴干。

  2.炒槟榔:取槟榔片,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

  【性能功用】苦、辛,温。归胃经大肠经。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内服:3~9g,水煎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