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
按条件查中药
金樱子的鉴别方法

2018-11-06 22:10:48

  【鉴定中药材名金樱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樱,由罂字演化而来。罂为古代一种大腹小口的瓶子。因本植物的果实成熟时赤黄如金,形似罂状,故名。

  【药材历史考证】金樱子的始载本草为《雷公炮炙论》。《蜀本草》云:“金樱子,味酸、涩,平、温,无毒。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云是今之刺梨子。形似榅桲而小,色黄,有刺,花白。在处有之。”《本草图经》曰:“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丛生郊野中,大类蔷微,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并附有“舒州金樱子”、“泉州金樱子”和“宜州金樱子”图。李时珍释其名曰:“金樱,当作金罂,谓其子形如黄罂也。”李时珍又曰:“山林间甚多。花最白腻。其实大如指头,状如石榴而长。其核细碎而有白毛,如营实之核而味甚涩。”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金樱子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片革质,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早落。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而变为针刺;萼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和雌蕊多数,花柱离生,有毛。蔷薇果梨形或倒卵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毫米,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气微,味甘、微涩。

  【药材显微鉴定】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柬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柬,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花托粉末淡肉红色。非腺毛1至多细胞,长505~1836微米,直径16~31微米,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微米;簇晶少见,直径27~66微米,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微米。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微米,直径16~20微米,壁木化。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5克,加水50毫升,置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立即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毫升,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

  2.取上述项下剩余的滤液2毫升,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生成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田边或溪畔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色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饮片炮制

  1.金樱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金樱子肉 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成两瓣,除去毛、核,干燥。

  【性能功用】酸、甘、涩,平。归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内服:6~12克,水煎服。本品功专收敛,凡有实火实邪者忌用。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蛀。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