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8 22:21:08
【鉴定中药材名】伸筋草
【药材来源鉴定】药物名实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此草常生于山地石旁,枝叶似松,故名石松。因其有伸筋活络的功效,故又名伸筋草。
【药材历史考证】伸筋草,原名石松,其始载本草《本革拾遗》曰:“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也。”李时珍曰:“此即玉柏之长者也。名山皆有之。”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伸筋草(石松)相似。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14~40厘米。匍匐茎细长而蔓生,多分枝,有稀疏的叶,营养枝通常为二歧分枝,有密生的叶。叶螺旋状排列于茎枝上,线状钻形或针形,长4~5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全缘,有中脉。孢子枝自第二,第三年生的营养枝上长出,远高于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而具长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穗圆柱形,长约1厘米,单生或2~6个着生于孢子枝上,具长柄。孢子囊圆肾形,淡黄色,横裂;孢子一型,为球形四面体,表面有密网纹及小突起。孢子期6~8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毫米,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毫米,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药材显微鉴定】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散在,表皮下方和中柱外侧各有10~20余列厚壁细胞,两者之间有3~5列细胞壁略增厚的薄壁细胞层;内皮层不明显。中柱鞘为数列薄壁细胞编织中柱,木质部束呈不规则的带状或分枝状;韧皮部束交错其间,有的细胞含黄棕色物质,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3克,加乙醇30毫升,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10毫升,搅拌,滤过,滤液用氨试液调节pH值至8,用氯仿10毫升提取,氯仿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毫升使溶解,取溶液各1毫升。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2滴,即生成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疏林下及路旁酸性土壤上。分布于东北、内蒙古、陕西、甘肃、西藏、河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北、江苏等省。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能功用】微苦、辛,温。归经肝、脾经、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内服:9~15克,水煎服。
【附注】1.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2.除以上正品伸筋草外,常见作为伸筋草药用的还有石松科植物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A. Francoet Vasc.的干燥全草。又名垂穗石松、铺地蜈蚣。其原植物主要区别特征:主茎直立,单一,长30~50厘米,上部分枝密,呈树状,顶端往往着地生根,长出新株,上部多分枝,小枝较短,多回二叉分枝,直立或下垂,有时近攀援状。叶线状钻形,有棱角,长3~4毫米,先端锐尖,通常向上弯弓。孢子囊穗卵形至卵状圆柱形,长4~6毫米,单生于小枝顶端,无柄,常下垂或外倾。孢子囊圆肾形。本品与石松功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