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
按条件查中药
桑叶的传说故事

2015-05-29

  为人粉身碎骨,

  叶枝葚根药伍。

  火烧沙锅,叶椹煮粥,

  铜刀剐面白嫩出。

  万木丛中属它最苦,

  不羡桃李尝歌舞。

  【形态采制】

  桑树为桑木科木本植物,落叶小乔木,树高达7米,灰皮棕老浅裂,新枝灰褐。叶互生,卵形,有不规则的浅圆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绿色。瘦果多粒,成熟时紫黑色,多密集成一长圆形聚花果(即桑葚)。生于山地、沙丘,可栽培。桑叶10月采,经霜落叶晒干;桑枝6~7月割枝条,去细枝及叶晒干;桑葚6~7月果实粉红时采收,立即晒干;桑白皮4~5月或9~10月采根,先刮去外面栓皮,再取皮部,切成细丝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蜜炙桑白皮方法是放蜜加三分之一水熬开,将桑白皮丝倒入蜜中拌匀,用慢火炒至微黄,取出晾凉,每500克桑白皮用蜜150克。

  桑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有“言采其桑”之句。叶可饲蚕,皮可造纸,葚可食,叶、皮、枝、果、根均可入药。桑叶被卫生部正式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

  【传说故事】

  《本草纲目》云“史言魏武帝军乏食,帝得干葚以济饥。金末大荒,民皆食葚,获活者不可胜计。则葚之干湿皆可救荒,平时不可不收集也。”

  古时还用桑根皮做外科手术。《本草纲目》云:“苏颂日桑白皮作线缝金疮,肠出更以热鸡血涂之。”《圣惠方》治发脱落,桑白皮剉三升以水淹没,煮五六沸,去渣频洗之润之很效。

  唐代《养疴漫笔》载一桑枝治嗽养生案:“越州一学员叫仇山村,少年苦嗽缠身,咳嗽不止,百药不效。成年后,一老师授一单方,教他取桑树,用南向柔枝一束,每寸折纳锅中,共二十一枝,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饮之。服一月而愈。”

  《夷坚志》云:“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赢瘦,饮食甚少,每夜就枕,满身是汗。迨旦,衣皆湿透,如此20年,无药可治。监寺僧日:‘吾有绝妙验方,为汝治之。三日后,宿疾痊愈。”其方单用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日2钱,空腹用温水汤调服。

  《本草纲目》有洗青盲法:“昔武胜将军宋中孚患此(青盲即青光眼)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屡有效验。”其法是:“新采青桑叶阴干,烧存性,于瓷器内水煎,倾出药液澄清,温热洗目。每日一次。”

  《神农本草经》云:“桑叶除寒热出汗。”金元四大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云:“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本草撮要》云:“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止盗汗”。桑叶经霜力全力厚,老更佳。《百草镜》云:“须大雪压过,次日晴采下,线穿悬户阴干,色青黑,风吹作铁器,故名铁扇子,冬至后采者良”。

  《本草经疏》:“桑椹者,桑之精华所结也。”《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明代解缙诗云:

  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

  为国为民皆是汝,却教桃李听笙歌。

  相传宋代时,某日严山寺来一游僧,身体瘦弱且胃口极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浑身是汗,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皆湿,20年来多方求医皆无效。

  一日,严山寺的监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后,便说:“不要灰心,我有一祖传验方治你的病保证管用,还不花你分文,也没什么毒,何不试试?”翌日,天刚亮,监寺和尚就带着游僧来到桑树下,趁晨露未干时,采摘了一把桑叶带回寺中。叮嘱游僧焙干研末后每次服二钱,空腹时用米汤冲服,每日1次。连服3日后,缠绵20年的沉疴竟然痊愈了。游僧与寺中众和尚无不惊奇,佩服监寺和尚药到病除。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