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
按条件查中药
远志的传说故事

2015-03-08

龚氏愤书小草同,郝隆巧答谢被讽。

姜维寄药明心迹,益智强志美名封。

解郁祛痰促脑聪,治惊利巧安神功。

远志虽为内服药,疖疮疽痈外疗工。

  【名人逸事】

  清朝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近代改革维新的先驱,鸦片战争前的龚自珍(1792~1841年)曾向清政府提出南方抵制英国鸦片侵略,北方移民西北,防止帝俄的阴谋不轨。清政府不理睬,其觉报国无门,奋书: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手在,青灯夜雪阻山东。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大臣谢安(320~385年)朝廷多次劝他归顺而不从,隐居。后来却出了山,心甘情愿地做了桓温(312~373年)的司马。当时,有人送给桓温不少药材,其中有一味是远志。桓温就问谢安:“这种药又叫小草,是什么原因?”有个叫郝隆的大臣立即回答说:“隐居就叫远志,出山就成为小草。”巧妙而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了桓温,嘲笑了谢安。谢安听了,甚有愧色。远志这一著名的故事,使今人陈长明有感而发,其作《清江引》云:

  谢公出山为小草,

  远志偏羞道。

  自教人不易忘,

  竟惹彼无端笑。

  知出山在山功大小。

  三国时,蜀国遭亡,蜀将姜维(202~264年)之母被抓。姜维为了忠心报国,向母亲以示心迹又不被敌人发现,便买了两包中药;一包是远志,一包是当归。托人送给母亲,母见之后,心领神会,知道了孩子胸怀远志,要使失去的江山重归蜀汉的决心。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年)曾写了《闻姜仲文使君到阁旬时,怀不能去,漫成六首》,其中有句云:

  因母病肺两留连,梦到茅山采药年。

  我自当归君远志,敢言同病一相怜。

  相传,清末湖北有位名医的母亲死后,其写对联:“独有病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用以抒发抱负和怀念。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