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
按条件查中药
使君子的传说故事

2015-03-11

郭使君获留求子,两广四川主产此。

多食呃逆壳可解,健胃补脾蛔蛲死。

闽台七夕驱虫节,医灵真人后世师。

  【传说逸事】

  北宋年间四川潘州(今松潘一带)有位叫郭使君的先生,常年在山上采药。一次见有一种花开时色味奇特,问山民。山民告之曰,其子叫留求子,但无大用。郭氏采回家,恐发霉而炙炒,芳香四溢。五岁的孩子要吃,郭无奈而给了四五枚尝食。次日晨,见其孩子便出几条蛔虫,且午饭吃得香。郭又给十余枚,食后不到一个时辰,孩子呃而呕,郭用陈皮生姜而止。次日又给孩子五枚,当晚又便出十数条蛔虫。郭用此方治好了很多有蛔虫病的小儿。郭君子因此也被誉为“哑科名医”,留求子也用使君子的名字代替。

  唐代诗人林杰曾诗云: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我国台湾民间七夕的驱虫保健习俗十分热闹有趣。相传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闽南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名医“保生大帝”吴本(公元979-1036年)带徒弟四处采药救治,大小孩面黄肌瘦,患有虫病,倡导大家七夕吃使君子和石榴。七夕是石榴采摘季节,大家遵嘱去做,相沿成习。故闽台每到这一天,家家用使君子煮鸡蛋,瘦肉、螃蟹作为晚餐,饭后吃石榴,二者有驱虫作用。闽台人为感念吴本的高尚品德和高超医术尊为“医灵真人”,明成祖追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闽台直到今天仍沿袭七夕吃使君子、石榴的保健习惯。

  宋代无名氏有一首诗“风棱御史”云:

  竹篱茅舍趁溪斜,白白红红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