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
按条件查中药
附子的传说故事

2015-01-14

回阳耗阴,大热大辛。

内温外暖,脏骨肤筋。

下补上益,命门脾心。

起死续命,斩关夺门。

引火归元,外敷猛军。

霍光专权,皇后命殒。

宣和私藏,皇帝屈尊。

  【形态采制】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附生的子根(或驯侧根)的加工品。母根(块根)叫川乌,未经加工的乌头子叫生附子。乌头(川乌)与附子来源同一植物,不能混淆。主产四川、陕西。四川绵阳所产为地道药材。尖长者又名天雄,有盐附子、黑附子之分。

  【传说故事】

  附子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有大毒。李时珍云:“乌附毒药,非危重病不用,用之不当,致祸甚速。”

  宋代蔡涤《铁围山丛谈》记载:皇宫中在宣和殿有一小库,为“天子私藏也”。乙已岁冬,鲁公得疾甚重,皇帝亲自问,医者回奏应用附子之药。帝命管库内侍送来附子,皇帝选四个,每个有拳头大小,赐给鲁公。一重有三两四钱,一重三两二钱,另两个为二两八钱。蔡叹日首次见到。从这一故事中可知附子确是一味要药,皇帝都要亲自过问。

  《前汉书·;外戚传》记载:霍光专权,女为帝妃,欲起女贵,串通女医淳于衍,用大毒之药附子制成药丸毒杀了临产的皇后。这是最早的附子杀人案。宋代林景熙《越州陶山附子岗》诗曰:洞霞疑按台峰近,石栈空割蜀道难。一种灵苗人不识,半山霜露夜痕干。

  古人云:“附子其用有三:一是去脏腑沉寒,二是补阳气之不足,三是温暖脾胃。”善用温热之药的窦材说:“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附子为续命起死之要药,人参、附子、五味子麦冬、童便是五物回肠汤,挽垂危于万一。

  明代张仲景称颂:“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将,人参、熟地为药中之良相。”虞搏在其《医学正传》中说:“附子,续命之要药。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门之气。”病在危急之际,非此不救。或曰附子乃阴证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之得法可救命于顷刻。

  有一人叫沈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寝,多医无效,众说纷纭,或火、或湿、或气、或风。汤药杂投,均无效果,几至送命。沈良臣的儿子求到张致和的门下,诊脉后,脉沉,而且濡湿痰生,寒也,宜用理中汤加附子。服后当夜嗽喘两平,调理后愈。

  外用引火归源,《摘玄方》治疗活上行,自感背内发热如火灸,用附子末,津调涂涌泉穴,引火下行,背热自除。《经验方》治疗久患口疮属于虚火为患者,附子末醋、面调,贴足心,男左女右,日再换之。《普济方》治疗鼻渊、脑泄、流鼻血或清涕反复不愈者,用生附子末、葱涎和如泥,贴涌泉穴亦有效。

药材 成药 方剂 穴位
偏方秘方更多>>
中药知识